邢军(安徽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会执行会长,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当代安徽研究所所长、二级研究员):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文旅行业是朝阳产业、幸福产业、富民产业,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聚焦繁荣兴盛的文化强省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健全文旅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智慧旅游,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资源、产品形态、服务品牌和产业链体系深度融合,培育文化旅游消费新场景,完善扩大文旅消费长效机制,加快建设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以文化新质生产力推进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柳泽民(安徽省马克思主义学会秘书长,安徽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桐城六尺巷考察时强调,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牢新时代社会治理的文化根基。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我们在新时代做好“两个结合”、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现代社会表面上是一个人人独立彼此毫不相干的“原子化”社会,实际上则是一个以分工协作为基础、高度社会化的、彼此高度相依的社会,与传统社会以血缘伦理纽带为基础实行乡村自治的乡土社会不同,现代社会的基层治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以法制化为主要特征,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桐城六尺巷的故事是中国邻里和谐礼让的典范,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理念“和谐”的集中体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高度契合。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展开的历史进程中,桐城六尺巷的故事家喻户晓代代相传,具有极强的时空穿透力和现实感染力,为规范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提升现代社会治理效能提供了重要文化滋养。
刘志迎(省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教授):10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考察安徽时明确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科学是现代技术发明的原理支撑,技术发明是创新的源泉,创新是技术发明成果的商业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科学、技术、创新是一个联动交互影响的过程。
安徽科技创新各项指标在全国进入第一方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众多大学和科研机构,构成安徽科技研发的中坚力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安徽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战略支撑作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进一步夯实了安徽科技研发的基础,安徽“三地一区”建设首当其冲的是,要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科技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改革是科技创新的动力。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把改革作为推动科技研发成果涌现的动力,把改革作为推动研发成果产业化创新的动力。科学技术要打头阵,需要体制机制改革来释放各类科学研究主体、技术发明主体和创新主体的能量,从而保障科技创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安徽实践中“打头阵”取得胜利。
叶润清(省考古学会会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馆员):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强调,要加强传统村落、传统建筑保护传承利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给考古学界指明了努力方向,我们要紧密结合安徽实际,坚持守正创新,抓好贯彻落实。含山凌家滩遗址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并被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研究认定为古国时代第一阶段的标志性遗址,凤阳明中都遗址、郎溪磨盘山遗址先后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淮南武王墩考古发掘取得丰硕成果,繁昌窑遗址等六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全力推进,凌家滩遗址申遗工作正式启动……,安徽考古的这些成功实践充分说明,传承创新是做好新时代考古工作的内在动力。
首先是导向与目标的传承创新。新时代新要求,在考古学文化谱系构建与中华文明进程研究进一步深入的同时,研究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和人文精神,揭示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及其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阐释中华文明的发展规律、价值取向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丰富历史借鉴与智慧启迪,成为中国考古学更高层次的目标追求。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并为文化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文化遗产活起来更好服务人民大众,成为时代要求,更是新时代安徽考古实践的目标方向和根本遵循。
其次是理念与理论的传承创新。与更高层次目标要求相适应的,是考古理念的变化、理论的发展和研究方向的拓展。马克思主义考古学、历史学的考古学、面向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的考古学、面向世界的考古学等理念需要不断深化,理论体系也需要进一步完善。聚落与社会考古,动植物、环境、工艺、基因等多学科、跨学科综合研究,历史遗存的科学、艺术、文化、社会、思想内涵阐释,考古学文化与人群、族群、生业模式的关系,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文化自信与历史自信,成为重点研究内容。
最后是方式与手段的传承创新。为了适应新的时代要求,从“十三五”开始,国家文物局筹划设立“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系列课题。安徽先后成为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从崧泽到良渚)、海岱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从大汶口到岳石)、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夏商周)、夏文化研究、海岱地区夏商西周考古研究等课题的重要参与省份,同时继续参加中华文明探源研究。含山凌家滩遗址、淮南武王墩墓葬等19个考古发掘、整理项目和皖南先秦铜矿遗址等5个区域专项调查项目被纳入上述课题。立足安徽资源和区位优势,实施好国家重大课题安徽重点项目,认真落实考古前置要求并不断强化建设工程考古的课题意识,是推动新时代安徽考古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路径。
韩再芬(省程长庚研究会会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庆市考察了桐城六尺巷,体现了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他强调,要不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更多的文化精品,孕育催生一批深入人心的时代经典,构筑中华文化的新高峰。这为我们指明了新方向,定下了新目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始终根植于老百姓之中。我们创排的黄梅戏《六尺巷·宽》,其核心价值就是“让”与“和”,以礼让促和谐,用家乡戏唱家乡的故事。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黄梅戏文化研究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对安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弘扬,突出戏曲塑造,坚持以文化人,努力彰显安徽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夏美武(省政治学会副会长、省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铜陵学院副院长、教授):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桐城市六尺巷考察时强调,六尺巷承载着中国古人的历史智慧,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解决好民生问题,化解好社会矛盾,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讲话,为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创新了思路、拓展了路径。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我们应从总书记六尺巷之行,深刻感悟基层治理之“道”与“重”,从中挖掘和汲取“六尺巷”所蕴含的基层治理智慧与精神内涵,并将其与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合起来,为解决基层矛盾探寻“密钥”和“良方”,不断开创基层治理新局面。
“六尺巷”故事给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带来诸多启示:一是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理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六尺巷的典故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经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在今天的社会治理中依然发挥着示范效应。二是要坚持人民中心的发展思想。六尺巷典故既是基层处理矛盾纠纷的范本,也是良好干群关系和家教家风的范本。张英虽手握权力,却不以权谋私、不以权压人。该故事启示我们,党员干部在处理基层矛盾时,应以人民为中心,修身律己,言传身教,做到依法公正用权,在清正为民中实干担当。三是要坚持自治、法治、德治“多治融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在今天利益多元化、矛盾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下,法治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但在村居的熟人社会,道德治理有时更加管用。六尺巷的典故充分展现了“自治为基、德法兼容”的基层治理智慧与特征。四是要突出多元共治增强治理韧性。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强调,人民内部矛盾要用调解的办法解决。现代基层治理不是党员干部唱“独角戏”,而是要重视发挥村民自治和乡贤能人的作用,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Copyright ◎ 2008 Anhui Province Federation of Social Sciences,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皖ICP备08001559号